2007年11月24日 星期六

如果‧旅行

蔣勳說過,旅行是種超現實的表現。
拿起行囊,不帶任何枷鎖地,朝理想之地前進。
旅程中,你未被分派至任何他者的場域,而是自己劃破一個空間存在著,並在這崩解離析的片刻中,再次學習呼吸。

如果,決定旅行,就走吧。
帶著一、兩本書即可,不需多。

另外不要忘記的,是在player裡放進幾張Sigur Ros的專輯
他們的音樂,在哪聽都很適合。

或許,也可測驗一下自己,
是否能像凱魯亞克似的在荒山上思考,在旅途中細察,獲得另番滋味。

2007年11月1日 星期四

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

《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》,是一部好的電影嗎?或說,是部能啟人省思的電影嗎?我很懷疑。大體上,我對這部電影的評價是低的,甚至認為如果沒看過的人與其花錢買電影票進戲院,不如把那些錢拿去買一本哲學入門書,或許收穫還會多一點,也現實些。至於為什麼我不喜歡這部電影,倒是可以稍微談談。

首先,在深夜的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,是何其浪漫的意外,也代表凡人遇見「真知」的驚喜,但電影中關於「知」的形貌處理,卻未免過於庸俗,令我不耐。加油站老頭子(蘇格拉底?)的哲學,說穿了就是還原諸己的道理而已,將自己放空(類似佛教的觀點)然後重塑個人的主體性。主體建立之後,不僅它者(權力意志?)無法輕易入侵,自己更可以得到「力量」,正如那個老頭子能夠神奇的飛簷走壁、空中接物一樣。至於這套理論,和心海羅盤裡葉教授講的鬼道理有什麼差別嗎?我實在分辨不出。

如果你懷疑自己,你就必須檢視自己,但隨著檢視的觀點不同,指標也會跟著改變,但若想藉由得「道」來獲得力量,那便是無稽之談。原則上,「道」意指自己對生命和世界的瞭解高度,是讓你套用在六方世界中的,而那六方之外的神奧力量(富有某種宗教儀式性的力量)則是屬於不可言說的部分,更不可得。但電影中,卻把道視為力量的通路,運用利益性質的對比加上虛幻飄邈的形象來讓人覬覦欽羨,甚至被感動。我想,如果蘇格拉底活著,看到後必定吐血,完全否定他哲學中關於「對話」的定義;尼采也會說,如此之人不過是群畜動物罷了。

或許是我對片子的定位錯誤,導演搞不好只是想拍個角色設定的kuso電影而已。據說,蘇格拉底其實暗藏老gay的偏好,而且他最喜歡的就是年輕身材健美的體操選手了。所以,這部片其實是部同志愛情片,只是大家都沒看出來(被他電影中似是而非的渾沌論給騙了…),當加油站老頭帶失意帥氣體操選手去爬山撿石頭時,美好的「斷背山」之情才正要展開哩!